7月3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主辦、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承辦的“2024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鄉村振興現場觀摩暨研討會”在山東省煙臺市召開。本次會議旨在通過實地觀摩與研討,全面總結漁業科技進步帶動漁業產業發展取得的成效,學習和借鑒漁業科技成果轉化助推產業經濟的成功經驗,探索依靠科技進步加大支撐鄉村振興工作的有效模式。水科院副院長王玉梅、黑龍江所所長鄭先虎及院屬單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分管所領導、成果轉化部門負責人及相關工作人員共計30余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會議由院成果轉化處王書磊處長主持。


上午,參會人員現場觀摩了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臺基地和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認真聽取了技術人員對“藍鯨1號”平臺、深遠海智能化網箱等海工裝備的介紹,直觀的體驗了“九仙云海洋漁業數據服務平臺”在養殖環境監測、養殖數據采集等方面的運行情況,全方位了解了智能海洋養殖和大數據共享支撐平臺對拓展深遠海養殖空間的意義及對漁業快速發展的推動作用。

隨后召開的研討會特別邀請了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所長原居林做經驗分享,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徐革鋒研究員介紹虹鱒“一品一業”工作情況。

會上,院屬單位分別從科技成果轉化、支撐鄉村振興建設、“一品一業”工作、典型模式示范推廣、基地運行情況等方面對2024年上半年工作情況進行了總結與研討。
王書磊處長對院屬各單位在科技成果轉化、鄉村振興工作所付出的努力給予肯定。同時圍繞全院2024年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支撐鄉村振興、“一品一業”等重點工作內容做了宣貫和部署。他希望參會代表集思廣益,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和支撐鄉村振興等工作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進行深入的研討和交流,堅持主責主業不偏離,堅持需求導向搞創新,穩步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以科技賦能漁業產業發展,促進漁業經濟建設再上新臺階。
鄭先虎所長在致辭中指出,黑龍江所始終以科技支撐地方漁業經濟發展為己任,充分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加速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讓科研成果更接地氣、更具實用性,在實踐中更好應用,輻射帶動更廣范圍。與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在陸海接力養殖模式上的合作,是黑龍江所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支撐地方漁業健康發展的典型案例之一,雙方不僅實現了合作共贏的目標,也為在“一所一品一業”工作中大展身手鋪平了道路、打下了基礎。
在總結會議時王玉梅副院長強調,鄉村要振興,產業先振興,作為漁業科研的國家級團隊,在服務產業中要勇于沖鋒在前,瞄準產業發展方向,深挖主責主業需求,做實做細產業技術的迭代升級,積極打造產學研結合大平臺,激發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內生動力。她指出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是要認清發展形式,打破思想局限,深入思考問題。抓住產業源頭,加強頂層設計,整體推進項目實施和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二是要強化科技成果對鄉村振興的支撐成效,以優質品種和先進技術為切入點,落實好“一所一品一業”建設,強化全鏈條科技支撐,搭建協同、創新、轉化的產業平臺。三是要聚焦鄉村振興“十百千行動”,瞄準重點方向,壓實任務內容,真正解決產業實際問題,打造鄉村振興典型示范點,發揮漁業綠色循環帶動及輻射作用。四是要加強基地建設,明確基地職責定位,充分利用基地的功能和配置,激發自身發展潛力,提升自身發展能力。五是要加深與地方政府及龍頭企業間的合作,做好科技成果的宣傳與展示,真說實干,著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