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至12月,所紀委開展了“每日一案,以案為鑒”警示教育活動,集體學習反腐敗典型案件,警示教育全所黨員汲取教訓、以案明紀、廉潔從業、恪盡職守。觸目驚心的腐敗案例、發人警醒的案例剖析和身陷囹圄的懺悔獨白讓我深受觸動、深受震撼。案例中的犯罪人員均受過高等教育,大多很有才干,也曾充滿理想、意氣風發、作出過貢獻,但最終在誘惑下喪失警惕,走上犯罪的道路,令人心痛、催人警醒。這次警示教育學習活動,讓我深受教育,感觸較多,我認為從三個方面值得思考:
一是保持敬畏之心。古人云“人有所畏,其家必和;官有所畏,其政必興;事有所畏,其業必成”,“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有所畏懼,則心有約束,才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敬畏黨紀國法、敬畏人民、敬畏權力、敬畏輿論,筑牢思想道德防線,抵御腐朽思想侵蝕。
二是慎獨慎初慎微。“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常懷“慎獨”之心,即使在無人時、細微處,也要不逾矩、守底線。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點滴做起,積尺寸之功。特別是作為科研人員的我們,接受了多年的高等教育,承擔著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更應該做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得住考驗。
三是自檢自省自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人要時時自省、檢視不足,通過自省自檢,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通過“天大教授學術造假”一案,我認識到,在科研工作中,長期缺乏自省、急功近利、進取意識淡化,會導致在誘惑面前迷失心智、喪失底線,最終鑄成大錯。因此,通過加強自律意識,經常審視自己,進而堅定信念,常保初心。
我想,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普通的科研人員,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把心思用在科研實驗上,把精力投到科技創新中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為研究所與行業發展貢獻力量,才是正途,才能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青春。